最新消息 > 歐洲人文主義者的游戲觀:屬于兒童的游戲,學習與鍛煉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053388435664502&wfr=spider&for=pc"

歷史的無盡之森發布時間:03-1320:52從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基督教的游戲倫理發生了兩個重要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在宗教改革的大背景下,游戲被逐出教會的空間。因為宗教改革從本質上來說寬容性很小,說白了就是對教條的執行極為嚴格。但即便如此,無論是新教還是天主教教會都沒有有效的控制人們平常生活中的游戲活動。最后,"游戲"的倫理問題和它的功用性問題已經不僅僅屬于教會思想的范疇了,世俗社會也開始了對"游戲"本質和其目的的思考,并在教育中加以實踐應用。第二個變化,就是人文主義游戲倫理的興起。因為對于"游戲"的倫理討論不再局限于教會,此時的歐洲又正處于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十分重視"游戲"的教育性和其功用性。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一系列討論與實踐,游戲也慢慢的成為了教育兒童的一種方式,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寓教于樂"。屬于兒童的游戲從15世紀開始,兒童玩具或兒童游戲的場面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西歐的宗教肖像畫當中。在插畫里,報喜的小天使往往就是一個普通兒童的形象,他們的手里還會拿著一些玩具(如鈴鐺)。包括達·芬奇、拉斐爾在內的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都創作了一系列以童年耶穌和施洗者約翰在圣母膝下游戲為主題的畫作,他們的玩具有時是小十字架,有時是一些世俗化的小玩具。在這些人文主義畫家的視野中,游戲已不再是一種罪,甚至也不是一種中性的妥協產物。相反,游戲變成了純真和圣潔的象征,這是游戲倫理由宗教轉向人文主義的重要表現。這些思想在16世紀的畫作中有著大量的體現。1570 年佛萊芒畫家揚·斯特拉達努斯的《誕生》、1587 年法國畫家紀堯姆·勒貝的《兒童游戲三十六圖》組畫、1657 年法國畫家雅克·斯特拉的《兒童游戲與娛樂》組畫等。這些畫作都呈現了大量的兒童游戲畫面,濃烈的基督教色彩消失了。在中世紀,兒童與成年人的界限極為模糊。也就是說在中世紀,孩子只是"小人"而已,孩子和成年人的區別是僅僅限于生理上的。而在其他方面,兒童與成年人實際上是無異的,這表現在中世紀時期兒童的服裝、教育和等等一系列方面。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認知,要知道兒童在心理上和成年人的差異也是巨大的。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游戲觀念中,人文主義者在探討兒童游戲問題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多少的強調游戲的教育和勸誡功能。而成年人的游戲活動則幾乎不在此列。兒童開始明顯地從成年人的世界中分離出來,變成一個需要特殊隔離和照顧的群體。這某種程度上糾正了中世紀錯誤的認知方式,而認知方式的改變則帶來了教育方式的改變——要有針對于兒童并適合于而兒童的教育。游戲的功用性:教育和鍛煉在15世紀初,曾經有人嚴厲反對讓任何兒童進行游戲活動,因為他們認為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而只會助長他們的虛榮心。這種觀點一直到16 世紀末都還有影響。不過,寬容的觀點是人文主義者思想的主流。伊拉斯謨主張學習應該是"開心的,而不是受罪",而如何能讓孩子們感到學習是開心的呢?在伊斯拉莫看來,游戲活動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育工具。伊斯拉莫同時又對兒童的游戲作了諸多規定。他認為"適度的游戲有助于提振精神",并且他還特意強調兒童在進行游戲活動的時候要注意行為舉止,包括不能作弊、不能說臟話等。他甚至更明確地指出,"兒童在游戲中應當像在飯桌上一樣懂得克制"。有意思的是,人文主義學者普遍鼓勵兒童在游戲時"賭點什麼"。比如說:"一兩個小錢的賭注是可以接受的"、"就當是購買消解疲勞的藥方",否則孩子們很快就會厭倦游戲。但賭注不能太大,否則無論輸贏,情緒都會受到影響。伊拉斯謨曾經寫道:"兩個玩網球的孩子商量著賭多少錢。甲說不要賭錢,輸了彈一次鼻子。乙說他更愛自己的鼻子而不是錢。甲表示同意,但認為總得賭點什麼,不然提不起精神。最后他們決定賭錢,但贏的人要買點心與同伴分享。"他還寫到一個法國小孩和一個德意志一代的小孩玩滾球的例子,法國小孩說賭錢"不優雅",不如賭各自祖國的榮譽:如果他贏,德國小孩就喊三次"法國萬歲";如果他輸,法國小孩就要喊三聲"德國萬歲"。但這些人文主義學者也特別強調,無論是對于成年人還是兒童來說,游戲是為了娛樂,而不是為了賺錢,所以無論輸贏都要保持快樂平和的心態。他們甚至更進一步的指出,在跟技巧不如自己的人玩游戲時,偶爾要讓對手贏一下,這樣游戲才會變得有樂趣,一邊倒的游戲是不會讓參與游戲的人體會到愉悅的。在和身份低微的人玩游戲時,出身高貴的人要忘掉自己的高貴出身,這樣可以讓游戲無論從實際角度還是從心理角度都變得更有趣味性。當然,在人文主義學者的眼里,游戲也有等級之分,他們強調人們要玩"誠實"的游戲,這個劃分的標準也留有一些中世紀的宗教性。比如,巴黎的老師只允許玩網球,但有時學生會偷偷地玩紙牌——小男孩玩羊拐,更壞的孩子則玩骰子。因此,游戲的等級從高到低是網球、羊拐和骰子。這與基督教的游戲倫理基本一致。人文主義學者認為,游戲必須既能放松精神又能鍛煉身體,并符合季節和健康狀況。純粹靠運氣來決定結果的游戲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游戲應該是技巧和運氣相結合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從而達到教育和鍛煉的目的。當然,無論是人文主義者還是中世紀的學者都強調游戲要適度。即以恢復精力為限,同時要有適當的玩伴。游戲可以有適當的賭注,但絕不可過高。而且游戲中不應出現作弊、貪婪、賭咒等現象。在拉伯雷身的《巨人傳》中,其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的游戲觀念。在書中,高康達師從一位叫作"呆頭鵝大師"的"舊時代的學究"受業多年,卻變得呆頭呆腦,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而另一個名叫"快樂幸福"的少年,他因為師從一個名為"雄壯有力"的人文主義導師,因而表現得彬彬有禮、聰慧異常。于是高康大按照父親的要求改拜這位"雄壯有力"為師。"雄壯有力"并不急于改變高康達的學習和生活方式,而是叫他仍照過去的習慣去做。以便"弄明白高康達過去的教師,費了這樣長的時間,卻把他教得這樣暈、傻、糊涂,用的是什麼方法"。在書中,"雄壯有力"讓高康達服了一劑藥,把"把他腦筋里的全部疾病和惡習,統統瀉掉",然后才展開了人文主義的新式教育。在這種新的教育體系下,高康達"不浪費一刻光陰",生活變得井井有條,一切行為都有明確的目的,而且高康達可以"不受拘束"地游戲。發展到最后,游戲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教育手段,而且教育對象也不僅限于兒童了:老式網球等球類運動可以鍛煉身體,打牌可以練習算術,唱歌彈琴可以練習聲樂。馬術、騎馬沖靶、耍刀槍、狩獵、跑步、跳遠、游泳等則變成了軍事訓練的手段。到了17 世紀,隨著兒童教育日益系統化,游戲的教育功能也被更多地發掘出來,并且與剛剛興起的學科分類和相關知識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在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幼年時期,法國宮廷就花費巨資給他們定做了大量玩具,讓他們學習和認識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包括文學、音樂、舞蹈、軍事等等。結語在近代早期人文主義學者們的游戲觀和對游戲的教育實踐上其實可以看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第一,游戲已經不僅僅是游戲而已了,它開始變得具有教育和鍛煉的性質。在中世紀時期,游戲只被人們視為一種放松活動。第二、人文主義者所關注的游戲活動很大一部分都在兒童游戲上。這對后世的近現代化教育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游戲可以作為一種傳播知識的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教育方法。這在現代的教育中也有所體現。人文主義學者看待游戲的觀點并非無根之水,這些觀點在中世紀甚至更早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但中世紀的游戲觀基本僅局限于成年人)。直到文藝復興以后,在眾多人文主義學者的推動下,這些觀點才真正逐漸地在社會上產生廣泛的影響并大量的實踐。參考文獻:法國中世紀至近代早期的游戲倫理[J]唐運冠中世紀騎士制度研究[M]倪世光中世紀的知識分子[M]雅克.勒戈夫舉報反饋

關鍵字標籤:無毒兒童地墊

 
台北火鍋 提供生日蛋糕,造型蛋糕,巧克力蛋糕
想找好吃的蛋糕來我們這裡預定
還有外送的服務,幫您把蛋糕送到家